关于做好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
各镇教育联络组、各初级中学(含完中初中部):
为切实做好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根据市教育局《2014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通教招〔2014〕2号)文件精神,我局制订了《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全县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及报考高一级学校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均要参加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试成绩按规定计入升学考试总分。
二、各学校要建立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领导。
三、为确保学生考试安全,在体育考试前,所有考生均必须参加由县招生办统一组织的体格检查。各学校要向考生和家长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体育考试,实事求是,不得隐瞒疾病,坚决消除不安全隐患。凡因患心血管疾病等不适宜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务必按照有关规定主动申请免试或减试。
四、各校要对考生加强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考生遵守考试规则,服从指挥,尊重裁判。
五、各送考学校要严密组织送考工作,送考人员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坚守岗位,不得中途离开,要确保所有考生往返途中的安全。
六、强化问责,对体育考试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县教育局有关规定和要求,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学生伤亡事故或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
2.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测试方法与规则
4.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评分标准
5.体育考试免试(缓试、减试)申请表
如东县教育局
2014年3月17日
附件1:
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
一、考试对象
全县所有初中应届毕业生及报考高一级学校的往届初中毕业生。
二、考试时间
2014年4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考试内容
1.考生体育成绩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和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三个方面组成。
2.2014年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必考项目为广播操;选考项目有三项,由考生在三类组合项目中每类自主选择一项。
第一类:50米跑;200米跑;助跑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
第二类:男生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直角引体或双杠直臂前移;山羊分腿腾越;垫上技巧组合。
第三类:篮球运球投篮;排球发球过网;足球30秒颠球。
3.为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和操作有序、规范,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生自主选择项目确认工作将继续在《南通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管理系统平台》上进行。考生于3月底前在学校统一组织下进行网上自主选择确认。各校要特别提醒考生,一旦考生自主选择确认考试项目后,系统将自动锁定信息,无法进行更改。
四、考试规则
具体见《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测试方法与规则》(见附件3)。
五、总分及评分标准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30分;毕业升学体育考试30分(共三项,每项满分为10分;广播操考核合格者不加分,不合格者根据规则按每0.5分段进行扣分,扣满2分为止)。总成绩共计60分,计入中考总分。
2.往届生及外省、市迁入本地就读初三的考生,由县教育局在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时加试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考核成绩作为该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成绩。
3.《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见附件4)。
六、组织工作
1.体育考试在县教育局统一领导下,由县体育考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管理。
2.考点设置:原则上设在各高中。
3.各体育考试的考点学校,要有完善的医务应急处理措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校,在考试现场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认真组织好考生考前热身等准备活动,准时检录进场。
4.体育考试场地器材,必须经县体育考试领导小组严格的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考场在考试期间一律实行全封闭,考点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安全保卫,不得将未佩戴体育考试工作证件的人员放进考场。
6.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选调的裁判员、监督人员必须思想端正,作风正派,讲原则、守纪律,并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
7.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设立监察员,成绩由监察员监记,并现场录入计算机,考生所在学校考试结束后,当场打印成绩册一式二份(一份存档,一份交学校公布、保存),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各项目测试过程中,考生在不违背测试规则的前提下,出现鞋裤带脱落、摔倒等突发事件,裁判员须当场记录、鉴定,并及时向考点领导小组汇报;经考点领导小组同意后,考生可在当日或限定期限内进行一次补考。无故缺考的考生,成绩为零分。
8.由学校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学校在考前必须建立测试领导小组,并统一组织测试,学生的测试成绩必须公示一周并加盖学校公章,于3月31日前报送县教育局普教科。由普教科对每一所学校的测试成绩进行审查认定。
9.县招办于5月31日前将考生体育考试成绩汇总后上报南通市招考办。
七、对病、残学生体育考试的处理办法
1.对于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残疾标准的学生(须出具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的残疾证明材料),可申请免试,并按60分计入中考总分。
2.其它因先天或后天造成身体丧失部分运动能力的考生可申请免试或减试。申请免试的考生以总分80%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申请减试的考生,减试一项得该项分值80%的成绩。
3.因近期或临场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经批准后可给予一次集中补考机会。补考由县体育考试领导小组组织,统一集中进行,测试方法与规则不变。如仍不能参加补考者,则按升学体育考试30分的60%的分值记取成绩。
4.申请免试、减试和缓试的考生,均须有学校证明并附中考体检表复印件,分别由任课体育教师、班主任、分管校长签字,经县体育考试领导小组审批同意。成绩由考试领导小组及有关专家审定。申请表于4月10日前送招考办。
附件2:
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建国
副组长:于建华 陈 建
成 员:蔡立新 孙维志 朱 旗 丁 一
冯金旭 陈宏军 宋卫东 黄美云
附件4:
2014年如东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
测试方法与规则
一、广播操
广播操考核内容为教育部颁布的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系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在配套音乐伴奏下完成广播操的整套动作。广播操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考核,考生整套操动作协调连贯、节奏准确,完成动作到位者不扣分;动作有明显错误、不到位者按每次失误扣0.5分,扣满2分为止。
二、50米、200米、800米和1000米跑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300米以上环形跑道上进行,跑道6条以上,地面平坦,跑道线清楚,发令枪2支、联络旗2面、口哨2只,使用电子计时(跑道6条)。50米和200米跑备用秒表每道三块,使用前应进行校正。
(2)50米、200米跑6人一组(补考时至少2人一组),800米、1000米跑根据考生人数现场编组。50米起跑姿势为蹲踞式(手臂伤残者可站立式起跑),200米起跑姿势不限,可使用起跑器;800米、1000米跑起跑姿势为站立式起跑。
2.测试规则
(1)考生不得穿钉鞋;遇风时,可顺风跑。
(2)起跑时发现有抢跑者,当即召回重新起跑;同一考生三次抢跑,则该项无成绩。
(3)考生有一次测试机会;50米、200米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第2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800米、1000米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
三、助跑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实心球若干只(重量为2公斤),皮尺或钢尺若干卷,在平坦场地进行。
(2)考生在起掷线后自行确定助跑距离,助跑最后一步成原地投掷步,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身体稍后仰,用力将球投向前方。成绩丈量以起掷线后沿至球着地点后沿之间的垂直距离。
2.测试规则
(1)助跑最后一步(也可选择原地投掷的方式)将球向前掷出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踩起掷线;如果脚踩起掷线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落地区的地面,则判为失败。
(2)考生测试三次,记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四、男生引体上向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单杠区域场地上进行,杠下要有缓冲保护的软体操垫。
(2)考生站位于高单杠下,跳起双手正握杠成直臂悬垂后,双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上拉到下颏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2.测试规则
(1)引体向上时,两手臂须直臂悬垂向上引体,引体过程中,可以利用合理的身体摆动向上引体。
(2)如果两臂未处于直臂悬垂状态向上引体,则判该次无效;如果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则终止测试。
(3)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五、女生直角引体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单杠区域场地上进行,搁脚板凳若干个,杠下要有缓冲保护的软体操垫若干块。
(2)考生低单杠双手正握杠,两腿膝关节伸直,两脚跟搁在杠前板凳上,身体成直角两手臂直臂悬垂状态后,双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上拉到下颏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2.测试规则
(1)引体向上时,两手臂须直臂悬垂向上引体。
(2)如果两手臂未处于直臂悬垂状态或两腿膝关节弯曲、脚跟离开板凳向上引体,则判该次无效。
(3)如果两次引体间隔时间超过10秒,则终止测试。
(4)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六、男生双杠双臂屈伸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双杠区域场地上进行,杠下要有缓冲保护的软体操垫若干块。
(2)考生在双杠杠端(或双杠中部),双手分别握杠成屈臂支撑悬垂后,双臂同时用力撑起至直臂,为完成一次。记录屈伸次数。
2.测试规则
(1)双臂屈伸时,可以利用合理的身体摆动。
(2)如果屈臂时肘关节弯曲大于90度,则判该次无效;如果两次臂屈伸间隔时间超过10秒,则终止测试。
(3)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七、女生双杠双臂直臂前移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双杠区域场地上进行,双杠杠端20厘米处为起始标志线,每10厘米为间隔平行标志线,杠下要有缓冲保护的软体操垫若干块。
(2)考生在双杠杠端标有握杠起始标志线前,双手分别握杠成直臂支撑悬垂后,双臂依次直臂向前支撑前进。
2.测试规则
(1)握杠手虎口在起始标志线前,杠上成直臂支撑悬垂后,视为动作开始,脚落地即为动作终止。
(2)成绩丈量时,取距起始标志线近端握杠手虎口与起始标志线的实际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八、山羊分腿腾越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防滑的平整场地上进行,山羊器械二台,高度分别为1米和1.1米,助跳板二块,缓冲保护体操垫若干块。
(2)考生进入测试场地立正站立于助跑道起点,向测试人员举手示意,待测试人员回手示意后开始,完成山羊分腿腾越后,再次向测试人员举手示意结束。
2.测试规则
(1)山羊器械高度、助跳板与山羊近端距离由考生自主选择确定。
(2)因助跑步数不准确未上板踏跳,允许重新助跑。上板单脚踏跳,则判该次失败。
(3)评分取值方法:三名裁判分别对考生动作质量进行独立评分,取三个分数的平均分。采用分值靠低不靠高原则,以每0.5分为分段,记取考生最后得分。
(4)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取其中一次最好成绩。
九、垫上技巧组合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防滑的平整场地上进行,2米×1米大体操垫若干块(体操垫为硬质海绵)。
(2)考生立正站立于3块纵向摆放的大体操垫上,向测试人员举手示意,待测试人员回手示意后开始。
组合动作①: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 后滚翻成跪撑 跪跳起。
组合动作②:前滚翻直腿坐 后倒成肩肘倒立 向前滚动成蹲撑起立。
完成组合动作后,再次向测试人员举手示意结束。
2.测试规则
(1)考生动作开始后,应连续完成整套动作;如中途因某一动作失误重新回到开始动作,则判该次失败。
(2)评分取值方法同山羊分腿腾越。
(3)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测试可重复一种组合,也可依次测试两种组合,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十、篮球运球投篮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篮球场半场中进行,距罚球线端点两侧2米处各放置一个高1.2米的标志杆,起点和终点均设置在篮球场中圈线后(篮球运球投篮场地示意图);篮球为5~7号球若干只(可自备)。
2米
2米
(2)考生持球站立于球场中圈线后,听到“开始”(或哨声)口令后(开表计时),向场内一侧运球绕一标志杆后投篮,然后再运球绕过另一侧标志杆到中圈线后(停表)。
2.测试规则
(1)投篮方式不限,若一次命中即停表;若一次不命中则必须进行第二次投篮,若命中即停表;如第二次投篮仍不命中,可继续补投(命中即停表),也可将球运至中场圈线后即停表。
(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违例,取消当次成绩:①出发时连续抢跑三次;②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③运球时膝盖以下部位触球;④运球过程漏绕标志杆;⑤运球碰倒或明显移动标志杆;⑥投篮未命中时,球体未触碰篮框篮板;⑦未到终点前球出测试区域;⑧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命中除外);⑨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
(3)考生有两次机会,记录其中最好一次成绩。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小数点后第2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
十一、排球发球过网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排球场网高:男生2米、女生1.80米;男生发球端线距离9米、女生8米;排球为青少年比赛使用的硬壳或软式排球若干只(可自备)。
(2)考生在排球场端线规定的四个区域发球,四个发球区域为排球场端线划四等分,区域界线宽5厘米,长2米。发球区域示意图:
1发球区
2发球区
3发球区
4发球区
2.测试规则
(1)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排球,一旦确定测试用球,中途不能更换;发球动作技术不限。
(2)发球时,如果脚踩触端线或发球区域界线、发球未过网,或过网出界,则判该次失误。
(3)考生在规定的四个发球区域,每区域有两次发球机会,每区域只取一次有效发球成绩。
十二、足球30秒颠球
1.测试方法
(1)场地器材:在3米直径的圆圈内进行,使用4号及以上足球若干只(可自备)。
(2)考生站位于3米直径的圆圈内,当听到“开始”(或哨声)口令后(开表计时),将球抛起,用脚背正面或除手臂以外的其他部位连续颠球。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记录30秒时间内的颠球次数。
2.测试规则
(1)连续不间断颠球3次以上(含3次)为有效记数,少于3次不计数;累计有效连续颠球的总次数。
(2)连续颠球时,支撑脚在圈外(支撑脚踩触圈线有效)颠球或手臂触球,为无效颠球,该次不计数。
(3)考生有两次测试机会,取其中最好一次成绩。
抄送:市教育局、市招办。
如东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4年3月17日印发